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第一时间了解中圣的最新动态

《南京民营经济》:象牙塔里走出的企业家

时间:2012.10.10 浏览量:2630 字号

  破解青藏铁路冻土层铺设的世界性难题、解决低温乙烯的长距离传输问题、开创国内多套火炬气集中排放回收装置的先河……过去的50年,郭宏新的人生堪称一首狂想曲,有从象牙塔走出的决然,有机遇爆发的狂喜,也有事业顶峰时的迷惘。在不断地自我挑战之后,郭宏新逾越了在他看来最难的一道障碍——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


  大学毕业之后,郭宏新一直在南京化工学院任教,研究热管课题。学校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35岁之前,“前程似锦”似乎是描述郭宏新最贴切的形容词。然而,就在研究型“学者”的光环越发耀眼时,1998年,郭宏新毅然离开“象牙塔”,带着6名科研骨干成立了公司,从此踏上了创业之路。


  创业中,他坚定走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之路,树立了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创新理念,带领科研团队,致力于科技攻关、自主创新,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中圣集团从仅有几十人的小公司迅速发展成长为拥有资产超5亿元、年销售突破10亿元、员工近1700名的海外上市公司,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型高科技企业。


  面向国际市场,勤奋好学,不做“糊涂企业家”


  随着中圣的不断发展,产品线不断延伸,中圣的产品从国内迈向了世界。近年来,公司积极为中石化、中石油、协鑫、神华, GE、巴斯夫、BP等国内外大公司提供服务,通过为这些一流的国际大公司提供服务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郭宏新带领团队在与巴斯夫合作的项目中,同德方专家共同协作,克服了众多技术难题,制造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换热设备。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公司在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等各方面有了重大提高。高效特型管传热技术也是在项目的合作中得到的启发,在合作过程中,中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使用特种形式的换热管代替传统的光滑管,以特型高效换热管为核心技术的高效节能换热器比普通光管换热器传热效率提高20——40%,节能效果显著。中圣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也进行了重大改进,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现在该技术已经在国内众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公司承担了国家、省、市多项科技项目,完成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建设了年产值超10亿元生产规模的高效化工节能装备生产基地。中圣牌高效化工节能装备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并通过了欧盟重大装备PED评估,打入欧洲高端市场。目前,公司成为中石化的战略伙伴,已加入中国石化设备出口一体化团队,成为中石化国际事业部出口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公司成为BP、BASF、陶氏等跨国大公司的合格全球供应商,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比利时、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遍布欧洲、大洋洲、亚洲、美洲,创造了中国高效传热装备及高端材料装备出口新纪录。同时,郭宏新主动承接下重大设备国产化任务,先后完成了PTA装置中氧化反应器国产化、有色金属管道焊接工艺研制及国产化,乙烯装置中环氧丙烷及苯乙烯联产装置中脱水反应器的国产化,苯乙烯多套管换热器技术国产化,江苏中能FBR流化床、急冷塔、反应器,还原炉、进出料换热器等核心设备国产化改造等多个国产化成果。高端传热设备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在同类技术上的长期垄断,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节约外汇投资,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郭宏新的优异表现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和奖励,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八届南京市科技功臣奖”、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第五批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改革开放30周年“杰出贡献企业家”“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等荣誉称号。


  实行概念的创新,不畏困难,不做“背手企业家”


  技术创新是产品的创新,而理念创新是思维方式的创新。郭宏新在做好产品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方向,并提出了“效益型环保”这一新理念,就是把环保投入的过程变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过程。通过较低的投入,对污染企业的生产技术进行工艺改造,将原本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水进行循环再生利用,既减少了企业的污染,又创造了二次价值,降低了生产成本。


  火炬气回收系统是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为石油、化工企业回收了大量的有用资源与能源,减少了火炬气燃烧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是典型的效益型环保技术与产品。中圣自主研发的“石油化工装备火炬气回收系统”,取得了“火炬气回收排放自动控制水封阀系统”和“低热值、酸性气体燃烧排放火炬头”两项国家专利。该系统成功运用于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艺装置的火炬气联合回收、排放,熄灭了扬子石化的火炬,是国内首套将多套装置排放火炬气集中排放,集中回收的大型火炬综合处理系统。


  “石油化工装备火炬气回收系统”通过了中石化和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环保工程”。为此,国家环保总局汪纪戎副局长特来南京中圣总部考察该技术,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在,火炬气回收系统已用于金陵石化、金山石化、岳阳石化以及国家重点工程神华煤代油工程,并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郭宏新也获得“南京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优秀企业家”、“江苏省环境保护产业十大杰出贡献企业家”、“江苏省环境保护产业十佳品牌企业家”、“第四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成果产业化,敢于负责,不做“甩手企业家”


  郭宏新将研制的低温热棒技术使用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用于治理冻土路基,利用寒季低温环境通过腔内工质的相变传热自动将环境中的冷量导入冻土层中,对冻土层进行强化冷却、加厚冻土层,这样就能确保冻土在夏季不融化,形成永冻层,致使路基长期稳固,解决了四十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科学家和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重大技术难题。2002年以来,热棒技术产品取得了示范性应用的效果,特别是在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青藏铁路建设中,热棒技术已被铁道部专家组指定为解决冻土区路基融沉等重大难题的唯一经济可靠技术措施,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已经成为青藏高原冻土区铁路、公路建设与维护的关键技术。低温热棒是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郭宏新也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埋设热棒比以桥代路每公里可节省投资3000多万元,解决了交通运行的安全隐患,大幅度降低了铁路工程的造价;同时避免了地表开挖、铲除植被、修筑路堤取土等人为工程活动对冻土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具有显著的经济、环保双重效益。低温热棒现已推广应用于其他多年冻土地区的铁路、公路、桥梁、涵洞、输油和输气管线、房屋建筑、山体热融滑坡防治、输变电铁塔基础稳固、机场跑道及道路融雪以及低温地热利用等工程中,具体如青海地方铁路热水-木里段、青藏公路、新藏高速公路、青藏高原输变电塔等,其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不负重托,争先创优,不做“平庸企业家”


  近三年来,郭宏新承担了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的示范责任,负责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效工业节能装备的规模产业化”,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科研基地,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高效工业节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 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立了“中科院南京冻土工程中心”、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成立“江苏省(中圣)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使公司的产学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拥有69项自主专利,同时组织编制高效换热元件国家标准2项《GB/T 24590—2009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和《GB/T 27880/2011 热棒》都已颁布。热棒企业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经国家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热棒标准分委会,制定和审定热棒国家标准。


  郭宏新主要负责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热棒及其高效工业节能装备的规模产业化”、“江苏省高效工业节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名牌产品“中圣牌高效节能换热器”推广、热棒国家标准和高效工业节能装备开发与应用等项目,其中高效换热器、热棒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火炬气回收技术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近三年来,其他项目具体包括:⑴开发钛、锆、哈氏合金等高端材料高效换热管及其加工技术;⑵研究高效换热器的结构对传热速率和压降的影响,优化换热器结构,提高传热效率;⑶开发与研究新型高效换热元件生产线;⑷制定相关的高效工业节能装备的国家、行业标准;⑸研究开发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在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应用;⑹研究热棒产品在青藏铁路后期工程中的应用;⑺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棒工作组,郭宏新被国标委员会委任为工作组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审定热棒国家标准。现正承担国家火炬计划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以及相关国家标准制定的主持与组织工作。


  郭宏新计划建成了产值10亿元的高效工业节能装备生产基地,开发出新一代系列高效传热元件,传热能力比传统的换热元件高20%- 300%,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自主开发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可使产品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由此构造的高效工业节能装备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些产品已得到了示范性推广,在同等节能效果的前提下,可节省材料35%左右,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坚定理想信念,和谐社会,不做“自由企业家”


  作为一名企业家,郭宏新凭借着不断将科研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走出了一条科技自主创新之路。而作为一名江苏省优秀党员,他更是不忘共产党人的本色和责任,将自己的事业与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将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郭宏新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主动接收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福利企业,为27名残疾工人提供工作,积极协助政府解决了弱势群体的就业安置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他也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做出表率,2008年金融危机,他郑重承诺:中圣不裁员、不减薪;2009年玉树地震,他立即组织捐助了价值300万元的热棒,用于灾后重建;在中圣大家庭中一名普通员工身患白血病时,又是他主动带头捐款,并多次去医院探望,为患病员工树立信心,帮助患病员工战胜病魔,重返工作岗位。


  郭宏新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一点一滴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关心与领导。公司成立不久,他就主动申请成立了企业党组织,以“师徒制”和党团建设为基础,加强培训,建立了中圣核心文化,打造了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的管理团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他也积极参加,鼓励企业党组织多多开科学实践和创先争优的主题活动。2011年12月公司党总支被批准成立党委,他担任党委书记。作为江苏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家和产业教授培育力度的建议,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高度重视,并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实施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的意见》。


  多年来,郭宏新同志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创新在校园、创业在园区”的成功之路,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的科技领军人物。


  来源: 《南京民营经济》2012年第2期